2014年8月27日下午,长学制医学生2014年暑期科研训练营(Summer School)的学生报告会及结业式在必赢bwi43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举行。关一诺等13名七、八年制的医学生作为报告人和肖月等5名在读研究生作为科研组长进行了总结汇报。必赢bwi437院长孙连坤教授,副院长李一雷教授、指导教师、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王丽颖教授,免疫学于永利教授及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全体师生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报告会由暑期训练营组长、博士研究生肖月主持。
首先,七、八年制的关一诺、隋喆、张雪莹、侯琳、刘哲闻、田轩、杨科荣、焦岩、温馨、聂圣琼、陈苗、周丽丽、路正阳分别以ppt形式汇报了自己在暑假期间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谈了自己暑期科研训练的真切体会。学生们感慨他们从来没有这么累过,这么充实过,每天清晨7点钟开始进入实验工作状态,经常到晚上10点多才肯离开,与师姐们探讨课题的进展、设计及遇到的困难。学生们表示:一个半月的暑期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并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了解了科研不是简单的做实验。学生们还谈了“细节决定成败”“科研中的稳中求进”“失败带来的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准备、勇气在科研中的重要性”“No pain, no win”等一些科研感触。学生们认为这一假期是人生中最充实、最难忘的假期。最后学生们对王丽颖教授、于永利教授给他们创造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师兄师姐悉心的辅导表示由衷的感激。
然后,肖月、李鑫、寇梦媛、刘佳林、郝旭作为科研组长就组内的课题总体思路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她们从课题立项背景、主要研究目的、研究策略、实验进展及结果、下一步计划等几方面介绍了小组的课题进展情况,并谈了自己作为研究生到科研组小组长不同角色的体会。这个暑期科研训练让他们承担了多种角色---设计实验及指导实验的老师角色、查阅文献解决问题的研究生角色、快乐自豪的师姐角色。这些角色让她们深刻体会到作为老师的辛苦,也促使她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努力自我解决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有的研究生谈到,以往自己一个人做实验时遇到困难就去问老师或别人,一旦成为组长就必须回答别人提给自己的问题,感觉成长速度加快了。这个假期虽然很累,但成长快乐着!
学生总结汇报之后,暑期科研训练的指导教师王丽颖教授和于永利教授讲了他们的想法和体会。王丽颖教授说:开办Summer School的初衷是想尝试性地为长学制医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科研训练平台,因为只有假期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从而避免业余时间无法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弊端。在这个平台上,老师预先提出一些短小的科学问题,学生可以直接针对老师想要探索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省略了选题立项环节,这样既节约时间,也比较适合本科生。通过两年暑期科研训练的尝试,感觉效果非常好,不仅让本科生真正了解什么是科研,什么是实验,也让他们从此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摄取知识、运用知识及提出问题。可以说,短期的暑期科研训练将懵懂的学生引入了科研大门。更重要的是,Summer School对我们自己的研究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作为科研组长的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组织课题的实施、解决各种问题,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把握课题研究的进度和尺度,归纳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而这些原本都是导师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也是研究生在即将毕业时才能体会的环节,这种过程的提前出现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让学生从事的科研工作是教研室研究团队中的子课题,并获得了比较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因此,暑期训练对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师均是双赢或多赢的模式,值得尝试性推广。于永利教授表示本次训练营让学生体会到 “读书易,做事难”“成功者是从失败堆里爬出来的”等一些道理,并以一首诗 “暑期有学校,鲤鱼跃龙门,中心法则在,一做才是真”对本次训练营进行了总结。
最后,孙连坤院长,李一雷副院长感谢王丽颖教授和于永利教授对本科生教育付出的心血,对作为科研组长的研究生及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整个团队表示敬意。李一雷副院长对七、八年制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效,感到非常欣慰。孙连坤院长强调本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最后,孙连坤院长、李一雷副院长、于永利教授和王丽颖教授为学生们颁发了2014年暑期科研训练结业证书。